水資源保護與利用的常識:南水北調讓北方地區得到緩解
作者:佚名|分類:百科常識|瀏覽:83|發布時間:2025-04-09
碧波浩渺的大海、郁郁蔥蔥的森林、姹紫嫣紅的花朵……地球之所以如此生機盎然,主要得益于水的滋潤。地球是一個名副其實的“水球”,遼闊的海域、洶涌的波濤,繪成了地球蔚藍的底色。那么,問題來了,“水球”也會缺水嗎?
科學家告訴我們,地球表面總面積大約為5.1億平方千米,而海洋就約有3.6億平方千米,約占地球表面總面積的71%。也許這還只是一個表象,若是論及海水的體量,那更是令人震撼呢!
如果把地球設想為一個表面光滑的“地球儀”,那么把所有的海水覆蓋到“地球儀”的表面,就會變成一個平均水深2700米的“水球”。身居“水球”還喊缺水,是不是有點故弄玄虛?更何況,被稱為陸地的面積大約為1.49億平方千米,只占到地球表面的29%。人類賴以生存的根基一耕地,也只是陸地的一部分。
要論體量,地球上的水著實不少,然而能被人類生產和生活所用的水量就少得可憐了。地球上的水總共約有14億立方千米,海水約占97.47%,淡水只占2.53%。
而這還只是一個理論上的數字,由于封存在南北兩極冰雪中的淡水,以及河湖、地下水等其他儲水量,也是不可或缺的部分。所以說地球上的水資源是有限的,人類賴以生存的陸地面積也只有29%。

因此,我們可以看出,地球上存在著一個很現實的問題——“南方水多,北方水少”。黃河、長江等大江大河源頭都在中部偏西的地方,而終點都在東部或北部地區。尤其是黃河流域,水資源量僅占全國總量的7.5%,但人口卻占全國的一半。這就導致了一個很嚴重的問題——水資源和人口的矛盾。因此,通過實施南水北調工程來解決這個問題顯得十分重要。
南水北調工程分為東、中、西3條調水線路,從長江上、中、下游調水,以適應西北、華北各地的用水需要。通水后極大地緩解了北方的水資源短缺,讓北京、天津、河北、河南沿線的百姓喝上了長江水,極大的改善了他們生活環境。
(責任編輯:佚名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