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小學生科普知識普及(基礎科學認知與學習)
作者:佚名|分類:百科常識|瀏覽:83|發布時間:2025-04-20
近日,在寧波舉辦的一場關于如何加強科學教育的研討活動上,專家學者們深入探討了新時代下科學教育的新路徑和方法。該活動旨在推動科學教育的高質量發展,并為浙江省的教育強省建設貢獻力量。
在全國首批中小學科學教育實驗區之一的寧波,來自全省的專家學者聽取了寧波的經驗分享。大家一致認為,加強中小學科學教育是強國建設的“先手棋”,是實現教科人一體化的“新路徑”,也是檢驗“雙減”改革成效的“試金石”。

浙江省教育廳相關負責人強調,必須堅決扛起中小學科學教育的使命,堅持問題導向,通過強化學校主陣地、利用好社會大課堂、建設改革試驗田等途徑,推動我省中小學科學教育高質量發展,打造具有示范意義的浙江樣本。
在研討活動中,特邀嘉賓施一公院士以豐富的數據和具體案例,闡述了我國基礎教育的顯著優勢以及創新人才培養的短板。他指出,要培養拔尖創新人才,老師們需要激發、保護和培養學生的興趣、愛好,真正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創新意識。
作為全國首批中小學科學教育實驗區,寧波以“跨界”“聚能”“共生”為關鍵詞,打破校內外資源壁壘,推動科學教育從中小學“單兵作戰”轉向全社會“協同共進”轉型,形成校家社一體的“大科學教育”格局。
寧波制定了一項為期三年的行動計劃,創新設立了科學教育“4321”工作體系,旨在通過四項重點行動、三個維度的“一體化”育人路徑、兩大目標和一個寧波“院士之鄉”科學教育品牌,全面提升學生科學素養和培養拔尖創新人才。
此外,寧波還積極創設多類型的項目平臺,凝聚企業、高校、社區、家庭等多元主體的力量,共同參與中小學科學教育的改革實踐。通過引進高水平教師、實施教師專業發展計劃和科學副校長制度,以及開展研訓活動,不斷提升校內資源潛能。
同時,寧波還實施了“一校一基地”機制,結對博物館、科技館、高校科研院所等,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校外實踐空間。利用寧波的“單項冠軍”企業優勢,啟動了校外“共享實驗室”建設,組織學生到校外空間學習高新技術知識并進行動手實踐。

通過每年寒暑假的家庭科創成果展示和“主題式研學”機制,寧波創新了家社共育模式,打造線上科學研學地圖,鼓勵親子參與積分制活動,進一步促進了科學教育的普及和發展。

(責任編輯:佚名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