探索致富新徑:容縣六王鎮某村以特色養殖業——蛇和香豬成就繁榮之路
作者:佚名|分類:生活雜談|瀏覽:89|發布時間:2025-04-15
#容縣熱點#特色養殖業引領大公村致富新篇章!
在鄉村振興的大潮中,六王鎮大公村憑借其豐富的自然資源和獨具特色的農業優勢,走出了一條具有地方特色的產業發展之路。通過引導農民發展規模化、特色化的養殖業,不僅提升了當地的經濟水平,也為村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益。
隨著冬日的氣息漸濃,大公村的蛇類養殖示范點卻是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。在這里,盤紹華先生每天都要進行蛇食料的攪拌和粉碎,以及保持蛇舍的恒溫環境。自從村里開始規模化養蛇后,村民們不再遠走他鄉打工,而是能夠留在家中照顧家庭的同時實現增收。
承澤蛇類養殖示范點以水南蛇為主打品種,存欄量高達8000余條。在生產期,這里預計年出欄肉蛇可達兩萬斤,銷售收入達到146萬元。隨著產量的提升,預計年產量將達到5萬斤,銷售額更是有望突破250萬元,凈利潤可達100萬元。示范點的成功運營不僅為周邊十多戶村民提供了發展養殖的機會,還解決了50余人的就業問題,平均帶動周邊農戶增收5000多元。
在大公村,特色養殖不僅僅局限于蛇類,香豬養殖同樣聲名遠揚。鄧立廣先生作為村委會主任和六旺香豬養殖大戶,于2015年成立了容縣六旺種養專業合作社,通過“合作社+基地+農戶”的模式,推動了香豬產業的蓬勃發展。
據鄧立廣介紹,六旺香豬以優質的當地青飼料和稻谷糠等粗纖維發酵飼料為主食,肉質鮮嫩、香味濃郁,深受消費者的青睞。目前,香豬的批發價格穩定在每斤45元,產品主要銷往廣東、南寧等一線城市,市場需求旺盛。
鄧立廣強調,通過“公司+農戶”的模式進行養殖,不僅降低了農戶的養殖風險,還能確保他們的收入穩定。該模式已成功帶動了十幾戶村民和貧困戶參與香豬養殖,其特點在于抗病能力強,不使用傳統顆粒飼料,而是以草本植物和發酵料為主食,保證了肉質的優良。
通過積極發展各種特色養殖產業,大公村不僅實現了經濟的快速增長,還為村民們提供了多樣化的增收途徑。目前,全村香豬養殖量近2800頭,總產值接近3000萬元;養羊數量達到300多頭;蜜蜂養殖規模更是達到了1500多箱,蜂蜜產量達13噸,收入超過70萬元。大公村的致富之路,正是在這多樣化的特色產業中越走越寬廣。
文章來源:本地新聞報道(非官方),數據及信息僅供參考。

(責任編輯:佚名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