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方懷舊風味:碩大火鍋水煎包的魅力回憶
作者:佚名|分類:生活雜談|瀏覽:87|發(fā)布時間:2025-04-15
思念北國的水煎包子
煎包子這種美食,在全國各地都有它的蹤跡。
上海的生煎包分為清水派和渾水派兩大流派,其中大壺春與小楊生煎最為人所熟知。每只生煎包底部酥脆,內餡飽滿多汁,吃的時候要格外小心以免燙傷。
我們山東也有自己的特色煎包子,名為“水煎包子”,小時候媽媽偶爾也會親手制作。她從發(fā)面、揉面到搟皮子全都不假手他人,而爸爸則幫忙負責包制工作。每當做起水煎包子時,都會用一個大生鐵鍋,并以土灶燒火,先在鍋底抹上豬油再放入包好的包子,隨后淋冷水下去使其發(fā)出滋啦聲并散發(fā)出誘人的香氣。常見的餡料包括豆角豬肉、蕓豆豬肉以及韭菜雞蛋等,我記得還吃過南瓜絲豬肉餡的,充分展現(xiàn)了本土蔬菜種類豐富的特點。當然,煎包子還需要加入本地甜脆的大蔥來提香,并且可以適當添加一些姜末以增加風味。
水煎包子上面是柔軟的面皮,而下面則是焦酥黃燦的底子,表面呈現(xiàn)出美麗的冰花狀,給牙齒帶來豐富多樣的咀嚼體驗。個頭方面,如同一個放大版的山東餃子般碩大,胖嘟嘟的模樣非常可愛,單個就能頂過武漢煎包子三個之和,彰顯出北方人豪邁不羈的性格特點。出鍋時需用帶有木柄的鏟子將它們翻面并盛裝。
兒時一人能吃下三只水煎包子。如今媽媽不再做這種美食了,只有在青州古街的老槐樹底下排隊買上一份,品種僅限牛肉和豆腐兩種,每只一元五角,并附贈一碗兩元的豆腐腦以喚起童年的懷舊情懷。
山東水煎包子最好與咸味豆腐腦一同享用。而在河南,則通常會將煎包與胡辣湯搭配食用。各地風俗不同。
武漢人常去三鎮(zhèn)民生甜食館勝利街總店吃生煎包,每次都會在窗口拿一碟四只的生煎包,并淋上重口味豆瓣醬以提味,再配一碗手工江米條糊酒喝,味道絕美。此外還有四季美復地店的老左師傅制作的生煎包,我喜歡看他慢慢搖鍋時的那種氣定神閑狀態(tài)。
他們做的是老面發(fā)酵型生煎包,吃的時候口感如同面包般柔軟,餡料卻只有一點點,幾乎接近于餛飩肉餡。對于我這個習慣了北方水煎包子的人來說,這種做法未免顯得有些過于“小氣”了!
記憶中幾年前還吃過一家名為老胡的店鋪制作的生煎包,當時是由老胡親自操刀。最近再去時卻發(fā)現(xiàn)已經(jīng)換成其子小胡掌管,但依舊保持了一貫的好品質。當然啦,在酥脆程度上可能比不上阿寶,發(fā)酵面皮也不如老左師傅做的那么松軟,餡料也沒有特別出色的地方,然而綜合考慮的話,這仍是一枚非常棒的生煎包!遺憾的是最近兩次都沒有吃到煎餃,希望將來有機會再嘗試一下。

我還是非常懷念北方那種大而豪放風格的水煎包子。
(責任編輯:佚名)